揭秘:平衡机是如何定价的?
发布时间:
2019-11-04 10:54
在网上看到这么个问题——动平衡机是如何定价的?六七万、几十万的平衡机和一两万的平衡机的区别在哪里?这样的区别可以导致如此大的差价吗?
相信这个问题困扰了不少童鞋,在此小编把网上那些大牛们的回答整理了一下,分享给大家:
今天看到网上写了一个长答案,觉得不错,推荐,大家可以看一下
这里我补充一些回复里提到的和新收集的资料,同时修改了原答案的结构。
先来回答问题说明中的“六七万、几十万的平衡机和一两万的平衡机的区别在哪里?”以及“这样的区别可以导致如此大的差价吗?”两个问题,因为我觉得这才是题主真正想知道的。
第一个问题,六七万、几十万的平衡机和一两万的平衡机必须有区别。
1.设计
之前竟然一直漏了这条,其实在平衡机上除了外观设计差异以外,平衡机结构布置也是一个体现技术含量的地方,这包括工装夹具,传动构造,辅助去重装置,人机工程优化等,前两项用来保证平衡机使用效率,是校正时提升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后两个简单来说就是人机交互设计,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
2.制造工艺
就平衡机装配为例,平衡机想要正常工作需要各个零部件精密协调工作。保证这零部件的精度,不仅需要平衡机厂商技术装备工艺水平这种硬实力来支撑,还要有专门的工程师去设计与之对应的工序,弱一点的平衡机厂商真心做不好,那么能做到的平衡机厂商自然拥有了更强的议价能力。
3.材料
就以上面提到过的平衡机零部件、磨损来说,什么样的材料做成的零部件能够经受五年、十年的长期磨损而不失效?这些零部件也不仅仅是平衡机厂商在做,整个国家的基础工业对此都有影响,你开发不出来这种性能要求的零部件,那么能够做出来这种零部件的企业自然就有议价能力。
4.技术
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角度追踪和自动定位配合调教这块了吧,一个好的平衡机同样需要一个相匹配的测量系统才能发挥出其潜力,具体表现就是所谓的操控性,比如定位是否准确、校正是否导致误差等等,还有转子的测量精度,这一块的电机-传感器-信号转换-测量系统构成的阵型优化是决定操作人员使用是否简单的主要部分。
5.品牌
产品差别化是指在同类产品的生产中,不同厂商所提供的产品所具有不同特点和差异。厂商制造差别产品的目的是为了引起购买者对厂商的特殊偏好,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平衡机属于耐用消费品,产品差别化程度最强,消费者对性能、经济性、可靠性等指标并不熟悉,因此消费者在选购平衡机时,品牌成为影响其购买决策的主要因素之一。(这段话是粘贴过来的。。)
6.销量
不是在闹,平衡机开发生产中有相当大一部分属于固定投入,从前期方案策划开始,做外观设计,外形做好了做结构分析,然后做工序设计、工艺规划,建设配套生产平台、开发专用模具,试产出来还要做老化试验,诸如使用性能、精度分析等等,发现问题都要做修改,量产后还要做推广,这些都是必须要花的钱,如果是经济型的平衡机,固定成本可以摊的很薄,但如果是销量只有几千量的全自动平衡机,那这部分成本只能摊在这些高消费群体身上了。
说了这些,再来看这第二个问题,“这样的区别可以导致如此大的差价吗?”
1.这样的区别,在成本上来说有很大的差价。生产上,为了追求更高的操作下来,导致更高的性能要求,结果会使生产成本以指数倍增长。这个应该不难理解,测量时间从30秒进步到15秒跟从5秒进步到3秒需要付出的努力绝对是差很多的。
2.首先总结下不同平衡机使用体验里一些比较明显的区别:
(1)外观
(2)平衡精度、测量效率、不平衡减少率
(3)使用寿命
(4)操作稳定性
(5)人机交互体验
最后,本题的题目是“平衡机是如何定价的?”(终于回来了。。。)
对于“平衡机是如何定价的”这个对平衡机厂商本身来说都事关重大的问题,我作为一个小编实在无法完整的回答,其实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无论平衡机厂商卖的是经济型平衡机还是全自动平衡机,仍然是按照供需关系来确定的,平衡机厂商在开发新产品之前会制定详细的开发计划以避免决策失误。
对于我这条答案,大家都就当是常识普及好了。
相关新闻
2018-12-03
平衡机发展迄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1866年,德国西门子公司发明了发电机。4年后,加拿大人Henry Martinson申请了平衡技术的专利 ,拉开了平衡校正产业的序幕。
2018-12-03
电机转子装配工的一般操作规程如下: 1、工作前,整理场地,放稳各零、部件,并检查装配使用工具和工作环境是否安全良好。 2、吊放电机机座、底板、定子、转子、轴承等大型部件时必须放好方箱或垫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