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方案
SOLUTION
专业为各类高速旋转工件(从500至10000转以上产品)提供动平衡检测、修正及动平衡清洁设备
解决方案
刀具动平衡的一般概念
转动刀具的动平衡原理与通常转动零部件的动平衡原理差不多。 首要,刀具构造的设计应尽量对称; 次之, 在需要对刀具开展平衡时, 可依据测出的不平衡量选用刀柄去重或调整配重等方法实现平衡。由于刀具品种不同,具体采用的平衡方法也不相同。特制的平衡刀具(柄)商品内装了平衡配重机构,并设置了配重刻度,根据旋转配重环,调节其相对位置,即可补偿因刀具结构不对称或调刀引起的不平衡量;高速面铣刀则选用螺丝调整不平衡量。
针对一般的刀具或工具系统, 可由刀具生产商或客户凭借动平衡机开展平衡。 可是, 如何科学、 定量地规定和评价刀具的动平衡质量以及在不一样生产加工标准下容许的刀具不平衡量, 是刀具生产商和客户关注的主要问题。为此,有必要介绍一下机械转子动平衡的一般概念。
IS01940 《刚性转子的动平衡质量要求》标准规定,1个转子的不平衡量(或称残余动不平衡量)用 U 表达(单位为 gmm ),U 值可在动平衡机上测出;某一转子容许的动不平衡量(或称容许残余动不平衡量) 用 Uper 表示。 从实际平衡效果考虑, 通常转子的质量 m(kg )越大, 其允许残留不平衡量也越大。 为对转子的平质量进行相对比较, 可用单位质量残留不平衡量 e 表示,即 e=U/m (gmm /kg ),相应地即有 eper = Uper /m 。U 和 e 是转子本身对于给定回转轴所具有的静态 (或称准动态) 特性,可定量表示转子的不平衡程度。从准动态的角度看,一个用 U、e 和 m 值表示其静态特性的转子完全等效于一个质量为 m(kg )、且其重心与回转中心的偏心距为 e(μm)的不平衡转子,而 U 值则为转子质量 m(kg )与偏心距 e( μm)的乘积。因此,也可将 e 称为残留偏心量,这是 e 的一个很有用的物理含义。
实际上,一个转子平衡质量的优劣是一个动态概念, 它与使用的转速有关。 如 ISO1940标准给出的平衡质量等级图上一组离散的标有 G 值的 45°斜线表达不一样的平衡质量等级,其数值为 eper(gmm /kg) 与角速度 ω(rad / s) 的乘积 ( 单位为 mm /s) ,用以表达1个转子平衡质量的好坏。比如,某一转子的平衡质量等级 G=6.3 ,表达该转子的 e 值与应用时ω值的乘积应少于或相当于 6.3 。应用时,可依据标准的平衡质量等级 G 及转子可能使用的最大转速,从图上查出转子允许的 eper 值,再乘以转子质量,即可求出该转子允许的不平衡量。
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确定高速旋转刀具的合理平衡质量等级 G,从而得出在最高使用转速下要求的 Uper 值。